全球饲粮市场一周展望:美国玉米收获过六成 市场聚焦中美贸易谈判

博易大师 2025-10-27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当周,全球玉米价格呈现窄幅震荡格局,芝加哥玉米期货小幅上涨。市场交投主线始终围绕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美国收割进度以及南美种植天气展开。

  周五(10月24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12月玉米期货报收4.2325美元/蒲,较一周前上涨0.2%;美湾11月船期的2号黄玉米现货报价为每蒲5.0325美元,上涨0.3%。泛欧交易所3月玉米报收184.50欧元/吨,下跌0.3%。阿根廷玉米上河FOB报价为203美元/吨,与上周持平。巴西B3交易所玉米期货报每袋65.66雷亚尔,上涨0.2%。

  本周国际原油期货上涨逾7%,因为特朗普政府将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巨头实施制裁。全球基准12月布伦特原油期货报65.94美元/桶,比一周前上涨7.59%。周五,ICE美元指数报收98.747点,比一周前上涨0.57%。

  中美贸易谈判无疑是左右包括玉米在内的农产品市场的关键变量。市场人士将未来一周称为“中国周”,美中高层商贸会谈已于周末在马来西亚启动,而下周四特朗普与习近平主席计划在韩国举行的会晤更是市场关注焦点。分析人士指出,若谈判没有取得积极进展的可能,就不会安排元首会晤,这为市场注入了一定乐观预期。但是也有观点认为,若要中国恢复美国农产品采购,美方必须作出重大让步,而目前尚不清楚白宫是否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任何谈判的负面消息都可能迅速扭转当前的市场情绪。

  从供应基本面看,美国玉米收割进度预计已达约60%,尽管东部玉米带因降雨延迟,但西部地区的收割较为顺利。不过目前玉米市场似乎并未感受到巨大的收割压力,农户的单产产报告反而强化了私人机构可能下调产量预估的观点。在南美,巴西和阿根廷的种植天气总体有利,但巴西产区仍需更多降雨来维持最佳生长条件。这为市场增添了一丝不确定性。

  需求面则显示复杂图景。美国乙醇行业表现亮眼,生产利润回升至每加仑约35美分的水平。上周美国乙醇产量大幅增长3.5%,达到每日111.2万桶,接近历史高位。如果能够维持整个年度,美国乙醇生产行业将在2025/26年度消耗超过57亿蒲玉米。乙醇库存减少3.1%,降至2192万桶的年度新低,显示需求强劲。出口面,美国玉米周度检验量达到131.8万吨,略高于前一周,本年度迄今累计出口检验量934万吨,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581万吨。墨西哥、哥伦比亚、西班牙、日本和韩国是主要买家。不过本周特朗普政府先后宣布对哥伦比亚和加拿大加征关税,给需求前景带来不确定性。哥伦比亚和加拿大分别为美国玉米的第三大和第五大进口国。

  未来一周,市场将密切关注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任何关于谈判结果的信号都将引发市场波动。美国收割天气转晴将加速收割进程,这可能对价格构成压力。南美种植进度和天气状况继续受到关注,特别是巴西的降雨情况。总体而言,在全球供应充足但需求存在变数的背景下,贸易谈判结果将成为决定价格方向的关键。

  以下是过去一周玉米要闻摘要

  美国玉米收割工作或已完成近六成;FIRST试验结果证实玉米单产低于预期

  美国政府继续停摆,导致美国农业部仍未发布关键数据。本周中西部地区天气干燥天气,有助于农民加快收获进度。分析师们估计,截至10月12日,美国玉米收获完成59%,上周44%。

  美国农民种子技术独立研究网络(FIRST)的单产试验结果似乎支持坊间传闻的收获报告,即玉米单产低于美国农业部9月份发布的预估。这一差异可能使得美国玉米平均单产低于2024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但或许不足以阻碍玉米产量创纪录。FIRST在全美运营着近300个单产试验点,覆盖范围从北达科他州的红河谷到密苏里州和肯塔基州,从俄亥俄州到堪萨斯州。该组织每个试验季都会评估数千种商业种子产品。截至10月15日,FIRST试验田的平均玉米单产为每英亩232.8蒲,而去年同期为246.4蒲/英亩。去年所有试验点收获结束后,FIRST的平均单产降至每英亩231蒲,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最终平均单产为创纪录的179.3蒲.过去六年,FIRST的最终平均单产比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最终平均单产高出40至50蒲。如果今年也是如此,并且FIRST的最终单产低于截至10月15日的预期,实际单产可能远低于美国农业部9月份预测的186.7蒲。季末病害压力是单产下降的主要原因。

  CONAB:巴西首季玉米播种已完成33%

  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表示,截至10月18日,巴西2025/26年度首季玉米种植已完成33.2%,上周31.2%,去年同期32.3%,五年均值34.4%。

  CONAB上周首次预测2025/26年度巴西玉米总产量为1.386亿吨,虽然远远高于美国农业部当前预测的1.31亿吨,但是较上年的1.411亿吨小幅减少1.8%。

  中国玉米产量下调至2.975亿吨

  伦敦证券交易所表示,2025/26年度中国玉米产量预计为2.975亿吨,预测区间在2.948亿-3.002亿吨,较早先预测下调不足1%,主要原因是9月至10月初华北平原持续强降雨,影响玉米收成以及玉米质量。尤其是在河南省,玉米生长初期遭遇严重干旱,成熟期和收获期又遭遇过量降雨,导致玉米产量和质量下降。相比之下,美国农业部9月份曾预计中国玉米产量为2.95亿吨。

  国际谷物理事会维持玉米产量预估不变,库存预估上调

  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发布最新报告,本月维持2025/26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测值不变,仍为12.97亿吨,高于上年的12.39亿吨。2025/26年度美国玉米产量预计为4.19亿吨,较上月下调490万吨,但仍将比上年增加10.8%。本月美国玉米产量预估下调,可能反映了中西部部分地区玉米单产因病虫害和干旱而下滑。

  全球玉米贸易预计为1.908亿吨,较上月下调90万吨,但将上年增加2.3%。本月玉米贸易数据下调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进口预估下调100万吨至600万吨,但将远高于上一年度的200万吨。由于价格极具竞争力,美国的玉米出口预估上调50万吨至7400万吨,也将比上一年度增加2.9%。全球玉米用量预计为12.88亿吨,略高于上次预测的12.86亿吨,也高于上年的12.48亿吨。期末库存调高到2.99亿吨,高于上月预测的2.94亿吨,高于上年的2.90亿吨(上月预测2.83亿吨)。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371-63357633*


广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