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杂志、奶牛微看 2025-07-21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系统总结“十四五”发展经验,科学谋划“十五五”奶业战略布局,2025年7月13日,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厦门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奶业协会主办,以“场景、空间和赛道”为主题,深入探讨提升奶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为奶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会上,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作了《中国奶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报告,其中,对未来五年发展提出13条规划,为奶业未来五年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十四五”期间奶业成就
1、产能供给质效双升
产量增长与自给率提升
“十四五”期间,我国奶类产量预计达4155.5万吨,较2020年增长17.7%,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奶源自给率恢复至70%以上,扭转下行趋势,北方主产带与南方销区协同发展,内蒙古、新疆等主厂区产量占比超60%,保障全国供给稳定。
2、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养殖与加工技术突破
2024年全国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例达97%,荷斯坦牛平均单产预估9.9吨,规模牧场单产突破10吨,加工领域智能化生产线普及率超80%,伊利、蒙牛等企业建成数智化工厂,全流程自动化率达95%以上,带动全产业链效率提升30%以上。
3、质量安全全球领先
质量管控与消费信心重塑
近五年生鲜乳抽检合格率为100%,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99.8%以上,婴幼儿配方奶粉合格率超99.9%。规模牧场生鲜乳关键指标优于欧盟标准,国产奶活性成分含量较进口产量高出15%-20%,消费者满意度较2020年提升28个百分点。
4、品牌矩阵竞争优势
品牌建设与国际影响力
2024年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105亿元,伊利稳居全球乳业第五,蒙牛位列第九,君乐宝、飞鹤等企业走向国际舞台。区域品牌同步崛起,奶酪、低温奶等品类品牌价值年均增长超20%,中国乳制品出口额较2020年增长45%。
5、产业结构优化融合
种养加一体化发展
种养领域,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快,国产饲草自给率提升至85%。加工环节,大型企业自检牧场比例超40%。中小牧场创新“牧场+观光+销售”模式,鲜奶吧、研学基地等新业态带动附加值提升50%以上。
二、当前奶业挑战与机遇
1、消费潜力释放不足
城乡差距与消费场景单一
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农村居民消费量不足城镇的60%。液态奶消费趋于饱和,奶酪、黄油等干乳制品渗透率不足5%,消费场景单一,中老年及儿童细分产品供给不足,市场潜力尚未完全激活。
2、供需矛盾与成本压力
奶源分布失衡与盈利空间压缩
奶源区域分布失衡,北方主产区产能过剩与南方销区供给不足并存,原料奶价格周期性波动幅度大。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比重超60%,优质饲草进口依存度达30%,环保投入增加,规模牧场盈利空间压缩至5%-8%。
3、核心竞争力短板
种源与关键设备依赖进口
奶牛核心种源自主率不足60%,高端乳制品加工设备70%依赖进口,检测仪器国产化率仅25%。功能性原料研发滞后,乳铁蛋白、益生菌等关键成分国产化率不足10%,制约产品附加值提升。
4、利益联结机制待完善
价格传导不畅与协同效率低
养殖端与加工端价格传导不畅,生鲜乳价格波动幅度大。中小牧场与乳企合作模式单一,缺乏长效机制。产业链各环节数据壁垒未打破,数字化协同水平不足,产销衔接效率低下。
5、战略机遇
政策支持与消费升级
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乳制品作为优质蛋白重要来源,消费升级趋势不可逆转。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市场开拓提供政策支撑,新智生产力发展为科技突破创造条件,“双循环”格局为品牌国际化带来新空间。
三、“十五五”奶业强国战略路径
消费扩容提质工程:
1、优化产品结构
加快发展奶酪、黄油等干乳制品,开发功能性液态奶,推动乳制品从“喝”向“吃”转变。到2030年,奶酪消费量占比提升至15%,功能性乳制品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
2、创新消费场景
抢抓咖啡、烘焙等行业机遇,开发定制化乳制品原料;推广“学生饮用奶计划”,覆盖全国80%以上中小学校;针对老年群体研发适老产品,开拓银发市场。
3、拓展流通渠道
推动“乳企直供+社区团购+电商直播”融合发展,建设乳制品社区体验店,提升农村市场销售网络覆盖率,打通消费“最后一公里”。
奶业新质生产力培育:
4、种源自主攻关
实施“奶牛芯片”工程,建立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培育高产奶牛品种,种源自主率提升至80%以上。
5、数智化转型
建设智慧牧场和数智工厂,推广物联网饲喂、AI疾病诊断等技术,实现养殖环节数字化管理覆盖率超90%,加工环节能耗降低15%。
6、产学研协同
组建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重点突破功能性原料提取、低碳加工等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至60%,打造全链条创新体系。
利益联结机制完善:
7、优化区域布局
打造“东北-华北黄金奶源带”和“南方特色乳产业带”,推进饲草料种植与养殖配套,建设草畜一体化示范县,降低饲料成本。
8、强化产销协同
建立全国生鲜乳价格指数发布机制,推广“乳企+合作社+牧场”股份制模式,让养殖端分享加工增值收益,提升牧场盈利水平。
9、促进企业协同
发挥D20企业引领作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乳企,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产业生态,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品牌强农战略实施:
10、打造民族品牌矩阵
培育品牌价值超千亿的领军品牌和区域特色品牌,建立三层品牌体系,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11、推进国际化布局
支持乳企海外并购、建设海外研发中心,整合全球资源,建立“一带一路”营销网络,提升乳制品出口额占比。
绿色低碳转型加快:
12、发展循环经济
推广“牧-沼-农”循环模式,建设“零碳牧场”和“零碳工厂”,树立绿色发展标杆。
13、落实双碳目标
制定奶业碳足迹核算标准,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全产业链单位产值碳排放降低25%,重点企业提前碳达峰。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371-6335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