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已到,如何评估您的鸡群是否有热应激?

家禽信息PIB 2021-07-19

蛋鸡养殖过程中,成年鸡只周身覆盖羽毛,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较强,但因其没有汗腺,在炎热的夏季,气温超过其适宜温度后,对鸡群的生产将造成很大的影响,表现为采食量下降、体重下降、生产性能下降等,严重时会引起鸡只的死亡。


一、鸡只对温度需求的特点

18-25 ℃是生产期鸡群的适宜温度,在这个温度环境中鸡群耗料量最低,产蛋性能表现最佳。而在实际生产中,夏季外界温度可高达35-40℃,鸡群易出现采食量下降,鸡群体重下降,产蛋率下降,死亡增加等一系列现象。这些症状主要是因为过多的热对鸡群造成的影响导致。

因鸡只没有汗腺,散热主要通过皮肤进行,其次还有呼吸道和排泄器官等。其中总热量的80%通过皮肤,10%通过呼吸道,另外为摄入低温饲料、饮水、排泄以及产蛋等方式进行。其散热的方式有四种,分别为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二、热应激对鸡只的影响

对外界持续的高温超过鸡本身的体温调节能力,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全身性反应,临诊特征为沉郁、昏迷、呼吸促迫、心力衰竭,严重时可导致鸡群休克和死亡,这一现象称之为鸡群的热应激。

18-25℃时是鸡群追求最佳的生理温度;

26℃时鸡群开始用喘气的方式使外界温度与呼吸道粘膜接触进而散热;

28℃时鸡群开始出现热应激表现;

31℃以上时鸡群仅靠呼吸已经无法排除过多的热量,必须通过人为的条件来帮助其降温。

热应激的影响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体内激素的分泌紊乱;二是血流分布改变。具体影响为:消化道蠕动减慢而减少鸡群采食量、消化酶分泌和活性降低而影响饲料的消化和吸收、流经卵巢血液减少而使卵泡成熟缓慢、流经蛋壳腺血液减少而使蛋壳的形成和蛋壳质量下降,最终导致鸡群采食量下降、体重下降、产蛋下降、蛋壳质量差,严重时导致鸡群死亡。

死鸡主要表现为多数体重偏重,夜间死亡高于白天,死鸡输卵管一般会存在滞留鸡蛋;剖检典型症状表现为胸肌苍白如同热水煮过般。


三、鸡群热应激的参考评估方法

鸡群热应激指数=舍内温度×1.8+32+舍内湿度

1、热应激指数150时---在鸡正常承受的热应激指数范围之内,不会有任何影;

2、热应激指数155时---鸡对热应激承受能力到达极限;

3、热应激指数160时---鸡开始减少采食量,增加饮水量和降低生产性能;

4、热应激指数165时---开始死亡,对肺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性损伤,此时鸡群虽不会大面积死亡,但会造成鸡只中暑,晚间死亡多于白天;

5、热应激指数170时---出现大量死亡,多数鸡当时窒息而死,少数中暑晚间死亡。

因此,夏季在防暑降温管理中,应以满足鸡群最佳适宜温度为核心目标,结合场区现有情况,采用风机、水帘等降温设施设备进行降温操作,进而减少鸡群热应激的影响。同时也可结合鸡群体感温度情况来满足鸡群对夏季的温度需求。

 

四、降低鸡群热应激参考措施

1、环境控制

鸡舍通风模式可由横向通风模式改为纵向通风模式,加快舍内空气流动;当舍内温度过高,风冷模式已经无法有效降低温度时,需要进行开启水冷降温,使风机与水帘进行配合使用;水帘使用时应注意开启的时长和温度,水帘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做到见湿见干,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时期需更加注意。

夏季只是单纯把舍内的温度降到鸡群最适宜的范围是很难做到,因此还应结合舍内的温度、风速、湿度来评估鸡群的体感温度的情况,满足鸡群最佳的体感温度给鸡群提供一个尽量舒适的环境。


2、饲喂管理

高温直接影响鸡只的采食情况,一般夏季鸡群的采食量会达到正常采食量的95%,采食量的下降会引起鸡群体重、产蛋等指标的影响,因此在生产中应增加匀料次数或者通过料槽内喷洒清水的方式来刺激鸡群采食,但使用清水喷洒时应使料槽内的料一次性采食完再放料车,避免出现发霉结块现象。

同时也可结合鸡群的实际体重情况,考虑增加夜间光照来延长鸡群采食时间。


3、饮水管理


夏季鸡群能够饮用清凉的水质,也是缓解热应激的主要途径之一,水温对鸡群的饮用有一定的影响:

水温达到10-14℃时是鸡群最佳饮用水温;

水温达到14-27℃时,属于鸡群可接受的水温范围;

水温到达27℃以上时,鸡群不喜饮水,出现饮水量下降;

水温达到44℃时,鸡群开始拒绝饮水,同时采食量严重下降。

因此,夏季应尽量为鸡群提供清凉的新鲜水源,实际生产中可考虑每天分上午、下午把饮水管末端打开,使饮水管的水排出,重新使清凉的水源进入饮水管。




4、应激控制

温度过高对鸡群已经产生很大热应激,因此在这个时期,生产中应尽量减少其他不必要应激,避免鸡群出现应激叠加现象,同时可以考虑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来适当缓解鸡群应激。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371-63357633*

广告

推荐阅读